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

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市人民政府

www.jieyang.gov.cn

榕城区地都镇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矩阵
来源: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新闻网 作者:李桂莹 发布时间:2025-03-24 09:53:0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借助智能温控大棚,乌美村积极培育兰花新品种。林碧鸿 摄

  “我有一亩田,种风种云种流年;君若踏歌至,赠尔梨白兰香鱼虾欢。”春日里,记者到榕城区地都镇采访,感受特色产业发展呈现的新气象。


  近年来,地都镇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激活特色经济,在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中双向发力,深挖“邹堂梨”、乌美兰花、地都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潜力,形成特色产业矩阵,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千亩梨园:甜蜜经济催生乘积效应“‘邹堂青皮梨’的花期有三,分别是惊蛰、春分和清明。惊蛰、春分开的花结出的果大,清明那时开的花一般就不怎么结果了。所以我们在前两个时节梨树开花的时候都会经常观察,最怕的就是下大雨,雨一打花就掉得特别厉害!”赶上新苗种植的日子,种植户郑贵鹏一早就来到地都镇邹堂梨园美丽圩镇客厅,忙着引导运苗车辆前往自己的梨园。


  邹堂青皮梨,是驰名国内外的岭南佳果之一,也是地都镇的特产,拥有400多年的历史。郑贵鹏是地都镇邹堂青皮梨种植户之一。已有15年种植经验的他承包了30亩左右的山地,种植梨树120多棵,同时自己制作梨脯。


  “按照最传统的蒸晒方式制作,10斤梨可以制作1斤2两的梨脯。种果子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市场的行情也要琢磨。”郑贵鹏说,120多棵梨树每年可制作的梨脯在梨丰收时能制作1500斤到2000斤,最差的只剩600多斤。每一斤梨脯根据年期以100元到200元不等的价格售出,购买的多是“上门”老客户,近年大多数种植户的梨脯包装袋上都印上了二维码,“梨脯快递”也越来越多。


  2024年9月,地都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邹堂梨协会,为推动邹堂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搭建一个平台;今年1月,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古城首家特产体验店——“梨好·地都”正式开业,为消费者提供地都镇农特产品线下展示、宣传、提货与购买的一站式服务;今年3月,连续3天的“香约梨园”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齐聚地都梨园,以汉服、摄影的赏花行来邂逅绝美花期……通过成立协会,地都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特产体验店打开销售渠道、梨花观赏活动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


  在做大做强邹堂梨产业的规划中,地都镇还引导企业研发梨脯饮料、果冻等产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兰花基地:幽兰生金赋能产业升级晨光熹微,薄雾轻笼着青翠山峦,地都镇乌美兰花基地温室大棚内,一簇簇兰花舒展枝叶,如谦谦君子静立,暗香浮动。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地都镇锚定“工业强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绿美小镇”四位一体发展目标,深挖兰花产业潜能,因地制宜整合闲置低效荒坡地500多亩,扩大乌美兰花种植规模,将“幽谷芳草”转化为“致富金枝”,蹚出了一条生态化、特色化的乡村振兴新路。


  地都镇乌美村,地处潮汕三市交界处,北靠桑浦山中段的邹堂山南麓,南临榕江,东与汕头市的福岛、新寮、鮀西三村接壤,国道G206线从村前穿过,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同时,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兰花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如今,乌美村已吸引了同成生物、华诚农业、华诚园林、锦尚兰场、龙科兰业等入驻,搭建近5万平方米的兰花种植大棚,有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等兰花品种100多个,每年繁殖的蝴蝶兰组培苗超过150万株,年产值近3000万元,成品花年销售量占粤东地区总量的三分之一。


  “每年的春节前,是兰花的热销期。因为是基地种植培育,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到这里赏兰花、品兰香,乌美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在智能温控的华诚兰圃内,基地农业硕士杨列耿带着记者边看兰花边观察大棚。


  据杨列耿介绍,从瓶苗、小苗、中苗、大苗到开花,一株兰花的培育期需要18至20个月,而每个生长阶段的适温、湿度、光照、施肥原则还不同。而且,相对于普通的大棚,兰花基地的大棚更“娇贵”,是设施农业中最高端的一类,必须精细地控制温度和光照,一平方米造价达到500元以上。


  目前,乌美兰花基地每年都有更新新品种,在栽培、销售方面趋向成熟,谈到延伸兰花产业链的规划时,杨列耿表示,期待将上游产业“育种”环节逐渐落地到乌美兰花基地,更好助力地都镇打造“研产销”的生产基地。


  万亩鱼塘:碧波荡漾激活生态经济清晨的潮水漫过滩涂,惊起一行白鹭。迎着初阳,养殖户郑壮益摇动小舟,随着红色塑料瓢舀起撒出,“潮汕红肉米”的咸腥顿时漫入晨雾,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地都镇是江海咸淡水交汇之地,适宜水产养殖业发展,是地都青蟹盛产地。目前,全镇水产养殖总面积达1.8万亩,大多数农户采用鱼虾混养模式进行养殖,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和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淡水鱼,年均总产量约1万吨,年均总产值约2亿元。


  为做精做优南美白对虾品牌,壮大青蟹养殖规模,地都镇牢牢把握“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契机,近期主动对接东莞市驻镇帮扶资源,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共同打造地都镇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基地,布局健康养殖检测中心、养殖模式示范中心和科普教育宣传中心,探索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的养殖新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力争把养殖业打造成为地都的重要富民产业。


  “钱后村有160多户养殖户,水产养殖业就是钱后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牛鼻子’。镇建设的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基地能为我们村的养殖户提供水质、病害等检测服务,平时还有专家团队开展培训,对养殖户和村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帮助的。”钱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松杰表示,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钱后村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傍晚时分,极目远眺,棋盘般的鱼塘似乎铺展到天际线,青蟹、对虾与淡水鱼正构成一首咸淡相宜的田园诗。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_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