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广东省审计厅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聚焦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以加快打造广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为目标,紧紧依托营商环境评价、降费减负、“放管服”改革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审计等重要抓手,连续3年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审计调查,助力全省各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持续保驾护航。
一、善谋划,精心做足准备
为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效,更好发挥审计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作用,广东省审计厅高度重视审前准备工作,提前谋篇布局,把准审计方向,力求精准定位。同时,以日积跬步的心态做好积累,精心备足“粮草”,注重审计内部挖潜增效,努力实现以有限的审计资源创造最大的审计成果。
一是吃透政策精神。“吃透政策”是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起点和方向,也是后期对问题评价的依据和准绳。广东省审计厅提高政治站位,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解读中央和省重大政策的内涵和要义,准确把握政策实质,并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文件,建立重大政策措施文件库,向全省审计人员开放共享。以“放管服”改革政策文件为例,目前政策库内已覆盖了60多个方面、多达500多份。同时,广东省审计厅将从世界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地收集到的营商环境审计信息加以整理,以《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动态》的形式印发全省审计人员学习借鉴,帮助审计人员筑牢政策理论基础。
二是分行业有序推进。政策跟踪审计事项复杂、点多面广,综合性较强。2018年以来,广东省审计厅分领域对发改、教育、公安、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落实降费减负和推进“放管服”改革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对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卫生健康、公立医疗机构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落实清欠账款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力争在一定时间内审深、审实、审透某一行业最突出、最关键事项,反映一个行业、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重点行业、重点事项,广东省审计厅组织开展“回头看”,持续跟踪了解相关行业、事项的改革进展情况,推进各行业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加快落地见效。
三是精心选取小切口。为实现“小评估”撬动“大改革”,广东省审计厅精心选准切入点。如在“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中,在充分借鉴世界银行旗舰报告《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构造的一整套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与企业关系密切、可量化的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企业开办、用气用水报装等多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作为调查对象。以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为切入点,调查了解发改、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10多个部门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情况;以不动产交易登记为切入点,调查了解税务、自然资源、银行等部门单位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的情况;以企业开办为切入点,调查了解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情况;以用气用水报装为切口,调查了解发改、自然资源、住建、供能企业落实精简水气报装改革的情况。从指标评价的“小切口”入手,反映各地营商环境的“大情况”。
四是强化指引和培训。在准确把握相关政策文件要义的基础上,广东省审计厅抓住重点执行部门单位和重点事项环节,结合审前调查以及大数据筛查出的疑点,编发30多份指向准确、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专题审计指引及配套审计调查表格。每份审计指引均涵盖审计重点内容、疑点线索、调查思路和工作要求等,并以“脚注”的形式标明政策文件依据,为全省审计人员提供清晰的“作战图”。同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指派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特别是专题审计指引的撰写人员授课讲解,面对面作“实战”经验分享和答疑解惑,将审计重点内容、疑点线索、调查思路和工作要求等明确传达至全体审计人员,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战斗力。
二、善作为,苦干加巧干
为全力打造研究型审计精品项目,广东省审计厅在审计实施阶段坚持成果导向,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以“一次塑造一个精品”为工作目标,大力激发审计人员内生动力和工作活力,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审计人员个个争作审计“尖兵”, 踊跃投身于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工作中。
一是条块化管理。广东省审计厅根据营商环境评价、降费减负、“放管服”改革、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专题审计指引确定的审计重点内容,设立若干个专题小组,明确各小组归口任务分工。结合审计人员专业特长,将小组分工细化落实到每位审计人员肩头,明确各自职责边界,确保各司其职。每位审计人员围绕专题审计指引,聚焦各自任务,逐项理清审计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如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专项审计调查中,兵分四路对供能企业、用能企业、转供能环节、重点研究专题分别开展调查;在医疗系统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审计调查中,将审计人员按照延伸部门划分为市卫生健康部门、市医疗保障部门、市级公立医疗机构等三个审计“小分队”。同时,将上述各大版块内容落到每位审计人员肩头,有效避免工作交叉重复、降低审计效率,摊子铺得太大导致人力不足以及思路不清造成审不深、审不实、审不透的问题。
二是创新审计方法。广东省审计厅在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召开座谈会、查看流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特别是善用专家“外脑”,积极听取引入相关领域专家、高校学者等第三方意见,提升专项审计调查理论高度,提高审计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如在“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中,广东省审计厅引入统计学中“幸存者偏差”理论,在对重点企业开展延伸调查外,还对接“幸存者偏差”理论研究成果,走访近3年“降规”企业,了解“降规”真实原因,反映企业发展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大力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向大数据要资源,向信息化要效率,利用政务服务机构办事数据、省市网上办事大厅平台、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商事登记系统等多个数据库,对各部门各单位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关联分析、趋势分析,提高审计揭示相关问题的精准度和效率,实现由点到面的质变。如在“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中,广东省审计厅在对全省各地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在广东政务服务网公布的一些审批频次高、审批周期长、办事人意见较为集中的行政事项办事指南进行对比分析后,编制《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分析报告》。各地审计人员结合指南分析报告开展审计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后形成问题纳入审计调查报告,实现了问题的高效反映。
三是全省一盘棋。广东省审计厅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畅通省市县三级审计人员沟通渠道,实现全省一盘棋。创建和维护专项审计工作群,及时解决各地审计人员反映的疑点、难点问题。同时,做到“双向”分享经验,通过持续编发“审计最新发现问题表”的形式,定期将最新发现问题与各地审计人员共享;也要求各地审计人员及时共享专题审计指引未涉及但具有代表性的新问题、新疑点、新思路,并推行全省普查,扩大审计战果,实现“一处有成果,处处可共享;一处有疑点,处处需延伸;一处有思路,处处能借鉴”的新方法,解决审计反映问题孤立、片面、不成体系以致揭示深层次体制机制缺陷力度不够的问题,实现揭示问题定性准确、相同问题处理标准一致。
四是立足企业感受。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广东省审计厅主动改变以往主要从政府部门单位入手的审计模式,立足重点制造业企业、重点外资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指向的代表性企业,将自身设定为办事企业,去政府部门办事现场,在办事窗口按照政府部门工作流程“走一遍”,亲身感受和体验企业业务办理情况。在“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中,除了与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座谈交流外,还实地走访多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办理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企业开办、用气用水报装的实际体验,了解企业办事的“堵点”及其实际获得感和满意度,反映相关部门单位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政策性创新行为,着力揭示现存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特别是挖掘相关部门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乱作为的问题。
五是审计视角评价。为确保配套的调查表格充分发挥审计分析功能,做到客观、谨慎、准确的进行审计评价,广东省审计厅全力获取最真实的审计数据。如在“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中,广东省审计厅在取得各地近年来办理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企业开办、用气用水报装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要求各地审计人员各随机抽取20份原始档案,对照填报说明,逐份填报,全面摸清各地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企业开办、用气用水报装的办理环节、办理时间、办理成本、申请材料数量等情况。对于数据明显存在异常的,严格审核把关,杜绝出现“表格填了一大堆,实际效果毛毛雨”的情况。对照国家和省政策文件要求,以审计的视角评价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情况。
三、善总结,全面提升含金量
为全面提升含金量,实现成果最大化,广东省审计厅立足宏观,深入思考研究,以独立的视角看待审计发现的情况,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层面提出建议,并加强与各地区、部门单位沟通协调,推动审计指出问题整改到位,推进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走深、走实,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一是以成果促整改。广东省审计厅注重问题导向,要求各地审计机关对于明显违规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采取边审计、边督促整改的方式,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函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加快推动问题解决。2018年以来,广东省审计厅推动各地区、部门单位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加快清退涉企违规收费和清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切实减轻企业额外费用负担。如针对审计指出我省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用时长、效率低,不利于加快推进工程投资进度的情况,各地加快推进“三个全面”改革,即全面放开审图市场、全面落实联合审图、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每年可为企业减负上亿元。针对审计指出的我省部分地区用能报装仍需加力推进的情况,省政府办公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加快落实用能报装营商环境优化改革,推动我省用能报装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是以成果促改革。广东省审计厅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全面、客观、辩证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揭示、分析、反映相关情况。特别是针对“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鼓励、支持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探索与创新举措。对于没有明显违规,但落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及时和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推动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如推动省自然资源厅对标先进,联合省电子政务办、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强化沟通协调,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开展“双提升”行动,并联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原省地税局印发系列重磅文件,全面推动我省不动产登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出台《广东省审计厅关于在审计工作中落实容错免责要求的意见(试行)》,站在促进改革发展,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出发点去认定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大力保护、支持和推动改革发展中的创新探索。
三是以成果促科研。广东省审计厅利用审计获取的第一手信息,特别是结合历次“放管服”改革专项审计调查经验,强化理论研究,做到不止“自己会”,也让“别人学”。在对各地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不动产交易登记、企业开办等多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办理情况进行排名后,总结撰写了广东省审计厅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报告《审计视角的营商环境分析报告》,深入分析当前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及我国营商环境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审计保障服务营商环境优化的关注重点,并从保障服务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保障服务有效提升不动产交易登记便利度,以及保障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3个重点内容方面提出了审计对策建议,构建一套涉及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营业执照等办理情况的审计调查表格,并提供实践应用的具体案例,推动研究型审计的有效开展。
下一步,广东省审计厅将进一步发挥职能,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日常监督范围,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促进政府管理创新和破除营商环境建设障碍,提升广东投资吸收力,全力助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广东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审计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