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07-17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组织在梅州市五华县中洞村召开的省内海关脱贫攻坚工作集中研讨和现场交流会上,广州海关因其建立的产业帮扶、长效增收机制受到上级和同行的肯定。
广州海关在帮扶五华县中洞村的过程中,通过扶持数码配件加工厂、肉牛鸭苗集中养殖、生猪蜜柚塘鱼种养三个产业,以“产业带动+合作分红”的模式,实现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至2019年11月底,中洞村共有106户、331名贫困人口脱贫,脱贫率达到100%。
用心帮扶:一席话鼓舞贫困户脱贫信心
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虽然离县城不远,但村庄呈狭长状,106户贫困户分散在6个片区,从村头走到村尾将有10多公里的山路。居住在村尾兰新片的黄春梅,由于家中儿子、儿媳和一个孙女都不同程度残疾,日子过得很苦,“家里本来就辛苦,又有三口都是残疾人,生活简直没有希望了!”
广州海关驻中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诚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鼓励她一家要积极面对困难。她的儿子有两个小孩,其中一个患有侏儒症,另外一个女儿却很健康,而且学习成绩很好,他们就鼓励她要认真读书,今年高考考进了广东中医药大学。
“扶贫更要扶志,要让贫困户放下担忧,鼓起脱贫的信心。”张诚说,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跟贫困户打成一片,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跟贫困成为“一家人”。驻村四以来,广州海关扶贫工作队开展了多层次的座谈、谈心活动,包括党员学习交流、老党员慰问座谈、外出创业乡贤回乡座谈以及贫困村民入户访问。通过沟通交流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中央各项乡村振兴精神,鼓足村民们的干劲;细致讲解了村两委各项公开事务,凝聚最广泛的人心和力量;积极引导乡贤回乡创业,为精准脱贫贡献力量,提高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思想认识和积极性。
用情帮扶:两手抓改变贫困村落户面貌
“中洞村常住人口有2000多人,但村里只有一个不足100平米的小广场,村民缺乏公共的活动场所。”村干部向扶贫工作队反映情况后,广州海关决定筹资扩大广场,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经过共同努力,集文化、休闲、娱乐、体育教育为一体的“穗关文化”广场于2018年正式落成,成为中洞村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
“扶贫工作队进村后既要抓好贫困户的脱贫,更好抓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里的村容村貌,通过民生实事惠及群众。”今年已经第四年在中洞村扶贫的广州海关干部黄春宇,见证了广州海关自2016年进驻中洞村以来,先后完成了村主要干道的水泥硬底化、改造了村卫生站和饮水工程。
“农村没有公厕,用的都是以前的茅房。”今年刚来中洞村扶贫的罗继亮一进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环境,今年6月,广州海关投入26万元开展“厕所革命”,为中洞小学修建化粪池,对村委两间25年前建造的老厕所进行改造。
用智帮扶:三个龙头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建立长效的脱贫机制、使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是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遇到的难题。“脱贫要靠产业!”扶贫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妇女和老人较多,如何利用空闲劳动力增加贫困户和村民的收入。围绕这个目标,扶贫工作队深入做工资,鼓励外出乡贤在村里成立了一家电子厂。
“做的是电子原件,工序很简单,也可以去村里的工厂做也可以拿回家里加工。”贫困户童利霞说,不用出远门在家里就可以就业,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邓力强和张卫金是中洞村的养牛和养猪大户,他们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缺乏发展资金。扶贫工作队经过沟通,使贫困户与他们达成了合作,将部分扶贫资金以股金的形式,投入到两个企业中,企业则承诺按期给贫困户固定的分红或者保价收购贫困户集中养殖的猪、牛或鸭苗。如此一来,企业得到了充裕的发展资金,贫困户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据初步统计,广州海关四年来对三家扶贫产业投入本村省级扶贫资金共355万元,统筹县、镇扶贫资金580万元,拉动社会资金1600多万元,总投入达2500多万元,吸纳近30名贫困劳动人口就业,贫困村民每月稳定工资达2500到3000元,形成了显著的造血功能,为贫困村民长久脱贫打下坚实基础。扶贫资金在三大扶贫产业的预期投资收益达到每年31.44万元,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增长到年均35.04万元,脱贫产业造血机制基本上实现了平稳、有效、持久的运作,脱贫长效机制基本建成。
来源:广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