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

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市人民政府

www.jieyang.gov.cn

媒体:《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出台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05 16:09:1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GDP达到6.9万亿元,占全省GDP的86.8%;人均GDP达到9.1万元,折合1.38万美元,超过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标准,是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世界制造业基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缺乏陆海统筹的总体规划,陆海发展脱节;珠三角与粤东粤西两翼发展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一体化发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沿海对腹地带动力不足;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凸显;海岸带开发方式粗放低效,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正式出台。

  12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共14章56节,包括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规划实施保障四大部分。《规划》提出,加强陆海统筹规划建设,坚持促进海洋资源优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打造更具活力和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沿海经济带。

  2020年我省沿海经济带GDP将达9.2万亿元

  为将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全球一流品质、极具魅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规划》提出六个具体的战略定位,分别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和重要引擎、陆海统筹生态文明示范区、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世界级都市带。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空间集约高效、创新要素集聚、交通网络发达、营商环境宽松、协同发展顺畅的发展格局。GDP达到9.2万亿元(2016年价,下同),2017—2020年年均增长7.5%,人均GDP达11.7万元,海洋生产总值达2.2万亿元,四年年均增长8%,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到2030年,沿海经济带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陆海统筹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更具活力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和国际先进、宜居宜业、开放包容、特色彰显的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跟以往的规划相比,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在规划思路上有五个方面的重点考虑:

  一是强调生态优先、陆海统筹,重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优化陆海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实现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联动发展。

  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推动珠三角核心发展区和东西两翼之间协同发展,构筑优势互补、联动互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三是拓展经济腹地,打通东西两翼南北联动发展纵轴,拓展内陆、省外经济发展腹地,提升东西两翼聚集辐射能力,实现沿海经济带整体实力跃升。

  四是扩大发展空间,重点抢占新世纪海洋开发的战略制高点,全面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进科学用海。

  五是打造黄金海岸。优化岸线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岸线功能和临海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公路,构建国际一流的高品质滨海旅游带。

  珠三角“中心带动”汕潮揭、湛茂“两极跃升”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对全省区域发展战略部署进行深化细化,提出了“一心两极双支点”沿海经济带发展总体格局和“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滨海布局,构筑粤港澳、粤闽和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一心两极双支点”具体包括:“中心带动”,把珠三角沿海片区作为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心区和主引擎,重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沿海经济带整体发展:“两极跃升”,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区加快发展,重点通过疏通联系东西、连接省外的交通大通道,以深水大港为核心,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对接海西和北部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打造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双点支撑”,将汕尾、阳江作为珠三角辐射粤东粤西的战略支点,立足珠三角产业拓展主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把握推进产业共建窗口期,在汕尾、阳江谋划布局两大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打造承接珠三角辐射东西两翼的战略支点和战略平台。

  “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滨海布局主要指以环珠江口湾区、环大亚湾湾区、大广海湾湾区、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大海陵湾区和雷州半岛湾区为开发保护单元,强调了以湾区统筹滨海区域发展,推进跨行政区海洋资源整合,明确湾区发展指引,构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优势集聚、人海和谐的滨海发展新格局。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现实看,沿海经济带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必须在强化珠三角辐射带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东西两翼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发展。目前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空间距离过远,而汕尾、阳江地理位置适中、发展空间充裕、均有深水良港,其产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存在梯度差异,具备成为珠三角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的基础,将汕尾、阳江作为战略支点,有利于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

  同时,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区区域集聚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但纵向拓展省内、省外经济腹地的功能仍然较弱,特别是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深水大港优势发挥不足,港口经济腹地未能有效拓展。因此,将东西两翼打造成为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既是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对重塑我省未来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

  创新采用“三类”空间进行分类开发

  在主要任务方面,《规划》特别提出要打造“五带三区一体系”,分别是打造沿海创新集聚带、高端沿海产业带、世界级沿海都市带、滨海旅游带、沿海生态绿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开放型经济引领区、沿海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沿海经济带产业基础雄厚,汇聚了全省绝大部分优质要素资源,对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但同时,沿海经济带相当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布局不协调特征明显,临海、临港产业特色不够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突出产业发展的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促进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优势相结合,合力打造临海、临港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沿海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按照中央关于推进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的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产业与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三种功能的空间开发内容,细化国土功能分区,将沿海经济带的陆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形成沿海开发建设的空间功能基底,并依托“三类”空间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其中,城镇空间占陆域土地总面积比重不高于25%,农业空间比重不低于30%,生态空间比重不低于45%。海域空间以生态保护、农渔业生产等功能为主,兼具港口航运、旅游休闲、矿产能源等功能。该负责人表示,“三类”空间划分在我省省级空间性规划中尚属首次,是一次重大创新。

  ■对话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宁卡解读规划:

  如何打造更具活力和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

  作为我省首份统筹沿海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此次规划的出台对于建设广东沿海经济带有何战略意义?沿海经济带建设任务中有哪些突出亮点?极具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如何打造?在《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发布之际,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宁卡对《规划》进行权威解读。

  向海拓展蓝色经济新空间

  问:规划建设沿海经济带有哪些战略意义?

  答:从世界范围看,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列为本国的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向海拓展发展空间、发展海洋经济已是大势所趋。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沿海地区的人口将达到人口总数的75%。世界各国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大都市带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2年全国第一,沿海地区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集聚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海洋和沿海地区高品质发展成为提升全省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更好地规划和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极具魅力的广东黄金海岸,是顺应全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举措。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的规划期为2017—2030年,规划建设沿海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具体来讲,一是有利于引领我省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二是有利于推动我省产业迈上中高端发展;三是有利于优化我省区域发展格局;四是有利于实现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五是有利于支撑“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六是有利于我省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引导城市向海布局高端发展

  问:与以往其他规划相比,本次《规划》在推进沿海城市发展方面有何突出亮点?

  答:提出优化向海布局的城市形态,推动城市向海发展,是本次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

  从世界范围看,向海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特别是在陆域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趋紧、可开发利用空间有限的形势下,向滨海地区优化拓展城市发展格局更显重要,在滨海地区培育打造城市副中心和新的发展极,发展成为引领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和高端发展的重要平台。当前,我省部分沿海地市的中心城区和生产力布局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内陆范围,一方面大量生产生活要素在中心城区集聚,给中心城区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对滨海区域缺乏统筹规划,滨海大片土地闲置或低效无序开发。

  因此,《规划》提出了根据不同的区位条件、城市发展水平,分类培育打造滨海城市副中心和新的发展极,引导城市向海布局的构想。对已作为城市副中心规划的沿海区域,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和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对于中心城区临海的城市,要推进港口、产业园区、中心城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向海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实现高水平扩容提质;对于中心城区离海较远的城市,要积极谋划布局建设滨海新城,推动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极。

  打造世界知名的美丽“珍珠链”

  问:《规划》强调要提升我省滨海旅游发展水平,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滨海旅游公路又将如何建设?

  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为多元、高质。2016年我省人均GDP超1万美元,同期全国人均GDP为8800美元,省内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已步入成熟度假旅游经济阶段,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因此,顺应日趋品质化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应升级已有产品、打造新产品,丰富滨海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纵观我省各类滨海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共计256个,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大小海湾510处,岛屿889个,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分布较散,需要统筹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将分散的优质旅游资源整合串联,优化滨海旅游空间布局。

  目前我省部分地市已经修建了部分滨海公路或沿海公路,但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省尚未建设贯穿东西的滨海公路,对沿海地区主要景点的串联性不足。为此,《规划》把发展滨海旅游单列一章予以重点突出,提出优化滨海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旅游支撑体系,以规划建设滨海旅游公路为抓手,串联整合沿海旅游资源,促进“交通+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高品质滨海旅游带。

  《规划》提出滨海旅游公路由一条主线和多条支线组成,串联沿海14个市的41个市辖区、15个县(市),连接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港口港区和工业园区,主线和支线合计约2000公里。按照城市滨海段、旅游观光段、美丽乡村段、景观过渡段分段进行规划设计,并同步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步行径、自行车径、综合慢行道等慢行系统。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线路进行更详细的规划设计。

  用海方式科学有序集约高效

  问:《规划》还提出要打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请问在海域科学利用方面有何考虑?

  答:科学合理推进海域空间开发使用,是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的核心内容,重点包括集中集约用海和科学规范围填海。

  实施集中集约用海,就是要从过去有了项目再分散找海域落地,转向先集中规划适宜海域再等项目落地,有利于提高海域使用效率,推动海洋产业组团发展形成规模化的蓝色经济集聚区。《规划》重点在布局上改变传统的分散用海方式,在适宜海域实行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开发;在结构上促使传统粗放低效的用海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提高单位海域和岸线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在指标管理上强化围填海总量控制和年度供给计划“双控”,用海指标重点支持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确保2012—2020年围填海面积不高于国家下达的230平方公里;在围填海方式形态上强调优化围填海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对海岸线、海域功能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根据上述要求,规划明确了8个重点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区、7个加快推进的集中集约用海区、7个适时推进的集中集约用海区。

  优先保护陆海生态环境

  问:推动沿海经济带发展要注重陆海统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问《规划》是如何贯彻这一要求的?

  答: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守住我们的生态空间。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规划》从促进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和保障功能提升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自然生态要素、陆域与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关系,优先构建陆海生态安全格局,重点强化陆海生态系统保护,统筹推进陆海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加快推动沿海产业绿色发展,全力打造沿海生态绿带。

  《规划》提出了构建“三带、多廊、多区”陆海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即以沿海岸线分布的防护林、湿地为主体,侧重发挥海陆交互作用的“海岸生态防护带”;以近海连串岛链及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侧重发挥海洋生态功能的“近海海域蓝色生态保护带”;因应山水自然骨架,依托北部连绵山体构建侧重发挥天然生态屏障功能的“北部山体生态保护带”;由河流生态廊道和山脊生态廊道共同组成,侧重保护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区域生态廊道”,以及以城市间重要生态空间为核心,发挥区域绿地和隔离作用的“生态控制区”。同时对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及管控要求、陆海生态工程建设、陆海污染物防治、海洋环境监测预警等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

  ◎规划范围

  总面积:12.09万平方公里

  陆域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32.7%

  海域面积约6.47万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到2020年,GDP达到9.2万亿元,四年年均增长7.5%,海洋生产总值达2.2万亿元,四年年均增长8%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球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一心两极双支点

  珠三角片区:中心带动

  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增长极:两极跃升

  汕尾、阳江:双点支撑

  ◎六湾区一半岛

  环珠江口湾区、环大亚湾湾区、大广海湾湾区、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大海陵湾区、雷州半岛湾区

  ◎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

  ◎空间总体布局

  陆域空间:城镇空间≤25%,农业空间≥30%,生态空间≥45%

  海域空间:以生态保护、农渔业生产等功能为主,兼具港口航运、旅游休闲、矿产能源等功能

  ◎岸线功能布局

  城镇、港口工业、旅游、农渔业、生态和特殊功能6种功能类型

  ◎五带三区一体系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沿海创新集聚带

  发挥临海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高端沿海产业带

  建设三大沿海城市群、打造世界级沿海都市带

  建设滨海景观公路、打造滨海旅游带

  建设陆海统筹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沿海生态绿带

  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秩序、打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

  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

  建设高端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沿海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构建沿海大通道、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_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