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山侨区茶叶产业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扎实。近阶段来,该区不仅注重茶叶制作工艺的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区域茶叶品牌,同时坚持吸收侨民就近就业,指导群众开荒种茶,促进乡村构建和谐人际,引导当地保护良好生态,为大南山侨区的“创文”工作注入新活力。
茶厂吸纳侨民就业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距离大南山侨区华侨茶叶三厂不远处,有几棵种植了多年的龙眼树。每年龙眼成熟的季节,枝头挂满了累累硕果。晚饭过后,暑气渐歇,附近3个社区的居民便会提着红泥火炉和茶具,搬来桌椅围坐在龙眼树下喝茶聊天,家人邻里其乐融融。
到龙眼树下品茶纳凉并不是侨区群众的老传统,而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休闲生活方式,这股新风是茶厂员工带动起来的。越侨后代许金妹刚进茶厂工作不久,如今只要是晴朗的夜晚,她都会带着丈夫孩子,早早来到龙眼树旁占个好位置,与相交多年的好姐妹们一边品茶,一边谈天说地。“侨区的休闲娱乐相对比较少,天一黑就只能去睡觉,一些人还染上酗酒等恶习。”许金妹高兴地说,茶厂周边阴凉的空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消磨时光的好去处,大家喝茶聊天,人际关系变得更为融洽,一些人不良的习惯也得以纠正。
和许金妹一样,在许多居民眼中,龙眼树下就仿佛是自家的庭院,相处日久大家好像亲人般亲切。“茶厂好比我第二个家,在这里工作我感到非常惬意。”只有小学文化的许金妹原本在侨区附近乡镇打散工,不仅酬劳低,而且兼顾不到家里的孩子。进入华侨茶厂后,不仅工作的环境大为改观,待遇提高不少,许金妹也可以照顾到即将步入初中的儿女。“这几年茶厂想方设法,先后接纳了30多位侨民后代。”华侨茶叶三厂厂长伍少明介绍,茶厂自上世纪70年代创办以来一直是当地侨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今后仍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侨民解决就业难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吸收周边侨民进厂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节约用工成本,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基层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维护村居社区的稳定环境。”
种茶提高侨民收入
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赖明辉是侨区马湖岭村的农民,多年来以种植水稻和番薯等农作物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今年年初的寒潮灾害天气曾经让赖明辉及家人担忧不已,那一段时间侨区主要领导上门与赖明辉交流,了解他的生活生产困难,并积极促成他与华侨茶叶三厂的合作。
伍少明向赖明辉介绍了当前侨区茶叶产业的大好形势和利好政策,承诺对他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并协调茶园经营的筹资。今年3月,赖明辉和另一位农户共同承包了村里30多亩山上的荒地种植茶叶,这片荒地地处大南山一隅,是改革开放之前马岭湖村民毁林开荒、种植番薯形成的,由于土质贫瘠、种植效益不佳而逐渐丢荒。如今赖明辉的新茶园里,漫山遍野是长势喜人的金牡丹、瑞香等茶树丛,翠绿的茶芽让人感到清新无比。
“种茶大大提高了赖明辉个人的收入,而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合理使用侨区土地资源,保护侨区生态环境。”大南山侨区主要负责人表示,目前华侨茶叶三厂共指导周边社区20多户农户科学种植茶叶,户均种植面积为15亩,多为丢荒严重的丘陵山地,许多原本光秃秃的山坡地因此新绿迭出,茶树在地下形成的根系有效防范了荒山坡的水土流失,越来越多的茶园出现使侨区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成为绿色生态、群众安居乐业的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