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 穗 信 息
2024年第9期
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编 2024年9月30日
目 录
1、江苏省苏州市 推出26条“稳经济促发展”政策措施
2、江苏省苏州市 23项举措优化环境管理服务
3、浙江省宁波市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4、广州市荔湾区 着力打造零工就业服务新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 推出26条“稳经济促发展”政策措施
近日,苏州市出台《关于稳经济促发展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消费、投资、外资外贸、新质生产力等8个方面共26条措施。
一、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叠加实施新一轮数字人民币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乘用车新车给予购车补贴的同时,叠加发放旅游、购物等数币专用红包。激发文旅体展联动合力,引进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电竞、书展等活动。打造消费新模式新增长点,培育首店首发经济,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新零售等模式,积极招引头部MCN机构。提升房地产市场消费,组建住宅产业研究院,试点打造“两智一全”项目,推出一批适老、智慧、健康、友好等不同特色产品,探索试点“苏州安居综合保险”,加大房票安置力度,试点房票转让政策扩大范围。
二、突出重点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两重”项目谋划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水利、环保、卫生防疫等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大工业投资和设备更新力度,建立统筹推进制造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网联、增资扩产的“四合一”工作机制,支持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电梯、工业母机两个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分领域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科技、环境、城市生命线等领域设备更新。狠抓基础设施投资,布局建设低空、支撑性电源等基础设施,以及算力、5G-A通感一体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
三、促进外资外贸稳量提质。实施外贸企业“全球行”计划,融入“跨境电商+产业带”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展销业务、公共海外仓建设,做优“市采通”平台,壮大中间品贸易、“新三样”绿色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市场采购贸易、保税维修等。更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资,落实外企利润再投资、外资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支持政策。
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实施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建立市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争取低空经济领域试点,抢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ESG、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产业新赛道。重点围绕制造、金融、能源、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垂直领域大模型,打造“1+15”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推进体系,打造集通算、智算、超算、量算于一体的算力体系,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园,建立相关领域的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智能软硬件关键产品。
江苏省苏州市 23项举措优化环境管理服务
近日,苏州发布《关于优化环境管理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保障服务,全方位优化生态环境管理,降低企业治污成本,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环评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加强规划环评引领作用,通过环评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实现项目审批时限缩短至1日。创新开展“两证联办”,对固定污染源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两套手续集成融合,实现两项行政许可事项“一套材料、同步审批、一次办结”的管理新模式。实施同类项目打捆审批,单个项目不再重复开展环评审批。做优做宽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速度。优化排污许可管理,实现部分项目审批时限缩短,打捆审批。
二、支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指导项目合理布局,推广使用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为产业布局、项目选址、环境准入等提供决策支撑。支持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支持民营经济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降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治污成本。支持化工园区建设“无废园区”,根据园区申请,可对照有关条例给予利用设施共建共享,区域运输豁免管理、点对点定向利用等政策。通过以上举措,以技术支撑、政策支持等手段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绿色发展。
三、强化排污总量指标保障服务。每年两次对环境质量达到考核要求,且环境质量排名前三或改善幅度前三的区县进行总量指标奖励。对纳入国家、省、市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由市级给予30%-60%不等的总量指标保障。对于单项污染物新增年排放量小于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无需企业提交申请,由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排污总量指标来源集中供给。支持探索不同区域间总量置换。
四、优化环境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优化环保自查自纠服务,减少企业环境违法风险;对平台获得金银铜牌企业给予七项激励措施鼓励。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符合“初次实施违法行为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不予行政处罚。开展普法释法,引导企业自觉懂法守法。严格执行“三书送达”机制,帮助失信企业实现失信周期最短化。
五、强化绿色金融等保障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生态环保项目给予“环保贷”“环保担”“环基贷”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鼓励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申报,协助向上争取国家级、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加强环评中介机构管理,依托“苏州市网上中介超市”做好环评中介单位信用监管,指导企业选择守信优质环评单位。推进“企业环保接待日”“绿桥”等活动,定期举办市场主体座谈会,为企业、园区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市县(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成立1+10服务队,建立服务体系,对各级重大项目、民生实事项目建档立卡;建立跟踪调度机制。
浙江省宁波市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浙江省宁波市通过强化思想引领、优化培养体系、深化教育均衡、健全评价体系四大举措,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强化思想引领,全面涵养“德才兼备”之师。一是创新教育机制,引导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以皇冠体育平台,皇冠体育ap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统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学生交往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等系列文件,规制教师操守准则。组织校长、书记“领雁讲堂”师德专题培训,建立师德教育宣讲团。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建立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宣讲及报告活动常态机制,健全新教师入职宣誓、三十年荣誉教师宣传表彰和教师荣誉退休等制度,增强广大教师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三是深化专项整治,严惩教师师德失范行为。针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侵害学生权益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师德失范事件日报和师德失范风险隐患防范周提示机制,避免发生严重师德失范事件,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整体水平。落实教职工违法犯罪记录入职和定期查询制度,切实做到师德违规“零容忍”。
二、优化培养机制,聚力锻造“业务精湛”之师。一是重塑发展体系,协同打造成长平台。持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打造“高校—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各类学校”四位一体教师教育发展体系,构建合作共建、协同联动教师成长共同体。二是分层分类培训,精准激发教研能力。聚焦青年教师岗位适配、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组建新锐教师学科教学团队,开展名师带徒行动;围绕资深教师教科研能力、创新水平激发,开设名师面对面教育讲堂、建设名师工作室。三是聚焦多元提升,全面强化技能素养。加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科学教育示范区建设,将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纳入教师培训内容,持续培育音乐、体育、美术和科学等紧缺学科名优骨干教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能力。
三、深化教育均衡,统筹打造“城乡共进”之师。一是推进名师带徒,加快教师培养速度。开展市级名师组团式驻站指导,完成118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新一轮驻站导师(2024─2026年)需求征集,分学科开展订单式培训,助力300余位乡村学科骨干教师推进教学改进。统筹布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提升工作,压实区(县、市)责任,做实进位方案,联合市开放大学开展学历提升培训。二是统筹资源配置,加强城乡交流力度。建立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和乡村教师交流轮岗,要求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将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全职支教)3年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拓宽人才引进广度。试点实施定向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计划。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充实到乡村学校。在偏远乡村学校设立高级教师职称特设岗位,总数不超过学校核定高级岗位数的20%,在偏远乡村学校任教满30年的优秀教师可直接申报,有效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对长期在偏远农村学校一线任教的教师,“业绩评审”项按工作年限予以加分。
四、细化评价体系,科学塑造“高效精进”之师。一是完善评价标准,推动评价范围全覆盖。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实施分类分层评价,构建“师德第一标准、教学实绩为要、专业素养为基、教育成果为重”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分类采用不同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价,中学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小学、幼儿园以家长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二是创新评价机制,推动评管聘用全监管。建立教师评聘、学校绩效分配、职称自主评审等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机制。依托中小学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将教师评优评先、骨干教师认定考核等纳入在线管理,数字赋能强化监管回溯。三是强化评价考核,推动评价结果全应用。将教师日常考核评价结果进一步与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绩效工资等深度融合,将评价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按照“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多担当多得”的原则分配,激发教职工教书育人积极性。推动教师开展跨校竞聘,能者上庸者下,有效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重塑教师从教热情。
广州市荔湾区 着力打造零工就业服务新模式
广州市荔湾区人社局利用“一个示范,两个中心”试点工作契机,着力打造“新型零工+”市场。
一、数字赋能,促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好重点打造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一是按照“及时快招、精准对接”的服务准则,不断优化零工市场系统,完善用户体验,实现“一对一”就业服务功能;持续升级荔湾招聘小程序和荔湾就业数字地图,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二是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就近就便”的建设思路,改造修缮荔湾区首个区级零工市场,接入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监测服务保障中心功能,将“新型零工+”市场供需信息、就业服务、劳动争议调解等信息纳入一体化监测平台。三是引入德生智能机器人和支付宝一号求职机,充分利用在线选岗、AI互动、信息登记、扫脸妙求职等功能,让零工劳动者能快速获取岗位信息。
二、多元服务,提升零工劳动者服务质效。打造了1个省级标准化零工市场主阵地;联动“驿”起来好就业、新型零工促就业2大平台;实施一级基础服务、二级深度援助、三级个案精准帮扶;聚焦新业态劳动者、项目制灵活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4类群体;创新“新型零工”+高技能劳动者、“新型零工”+工程建设领域规范用工、“新型零工”+培训机构院校、“新型零工”+产业园区、“新型零工”+创业孵化5种模式;集成供需速配、技能提升、创业指导、办公共享、政策直达、权益保障6项服务。一是打造妈妈岗实训室,配备“荔技能”实训课堂,区内企业、团队预约可免费使用。引入无人机操控、工业机器人、AI智能基础应用、点茶技艺、女性就业赋能项目、柠檬茶饮品调制、儿童辅食制作、广彩、西关正骨等免费培训项目。二是加强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做实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监测服务中心,全方位监测新业态企业,做实“8个有保障”,推进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畅通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打包办”和“线上办”渠道,及时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组建一支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仲裁员证或调解员证的专业调解员队伍参与零工劳动者纠纷调解或仲裁。三是提供创业服务,划定共享办公区,为有创业需求的群体链接创业培训课堂和创业孵化基地,指引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提供创业指导、开业辅导。四是试水直播活动。打造1个室内的“荔好岗”直播间,2个户外场景直播间,引入荔湾区内的云上、域骉、领航3家知名直播类企业以及祯福祥茶叶,大力开展直播带岗、玉器直播、茶文化传播分享,激活荔湾传统产业发展。
三、因地制宜,助力传统产业稳健发展。组织零工市场运营团队——德生科技,通过“铁脚板”方式,深入童装、茶叶、药材等批发市场,逐户摸查用工需求,联动商圈管理方,推动成立零工服务点,及时收集零工岗位需求信息,通过微信社群、零工市场系统加快供需对接。此外,还开展了一对一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小微企业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惠企利民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宣讲,通过一对一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方式服务批发市场、助力传统商贸经济稳健发展。针对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灵活多样化就业需求,积极走访企业、园区、求职者,广泛筹集包括零工在内的各类岗位信息,加强供需精准匹配;引入更多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增强求职者就业竞争力;强化就业跟踪和精准一对一服务,开展职业指导和权益保障讲座。